花柳前川,黄陂这个地方最讲“理”

2020-11-14 15:54
210

在武汉黄陂,遇到一个名副其实的讲“理”的地方,即“二程书院”。“二程”即北宋程颢、程颐二兄弟,他俩是“程朱理学”的奠基人。对儒家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人,不妨参观,以了解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程氏兄弟如何对世人讲“理”。

“二程书院”位于黄陂区前川街鲁台村。从木兰草原往南,约半小时即到。走进街道,墙壁上有介绍程颢、程颐的书画作品,写着“二程故里,花柳前川”。乍一看,还以为是个歌舞场,其实说的就是二程书院,名副其实的讲“理”的地方。“花柳前川”来自程颢诗“云淡风轻近午天,傍花随柳过前川;时人不识余心乐,将谓偷闲学少年”。

书院始建于明景泰年间,初名“二程祠”,后改为“二程书院”,明末毁圮;清康熙年间重建,增益屋宇,称“望鲁书院”。此后多次修葺,但最终毁于日寇炮火。2009年,黄陂区政府开始重建以二程文化为核心的双凤公园,2014年始建二程书院,现已经开门迎客。

整座院落五进,为仿宋式建筑,殿堂楼阁错落有致,雄伟气派。有分服务区、祭祀区、讲学区和休闲区,集文化观光、休闲娱乐、理学交流、教育培训等为一体。

程颢、程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,被称为“明道先生”和“伊川先生”,其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杰出的教育建树,直追孔孟。那么,二程到底是哪里人?其实还有点小争议,有安徽说、河南说和湖北说。通常认为,二程源出安徽,其祖在唐朝时移居河北,出生于湖北黄陂草木巷(今文教巷)程乡坊,卒后归葬河南。

程颐在在为其兄所作《明道先生行状》中说:“……先生五世而上,居中山之博野。高祖赠太子少师,讳羽,太宗朝以翊功显,赐第于京师,居再世,曾祖而下,葬河南,今为河南人。”这里的“先生”指其兄程颢,虽然程颐认定自己是河南人,但二程出生于湖北,祖孙三代在黄陂生活了六十多年。如果按出生地论,说黄陂是“二程故里”,也没有任何问题。

一位游客认为,自从“程朱理学”理论被定为官学后,影响非常深远,远及朝鲜琉球。从此,中国人开始变得中庸保守和循规蹈矩,远不如汉唐时期开放和包容,似乎有点道理。

理学是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,又称道学,是佛教思想和道家思想渗透到儒家哲学以后出现的一个新儒家学派,兼融儒、道、释三教哲学思想的理论体系。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、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,其中心观念是“理”,“理”高于一切,“理”是世间万物的本源。在政治上,主张“内圣”、“外王”。可惜的是,宋人没有做到,尤其南宋败亡,让人扼腕不已。

程颐、程颢兄弟是朱熹的老师,他们在黄陂生活了十六年,留下望鲁台、程乡坊、聪明池、花柳前川等十多处遗迹,其中,以郭沫若题写牌坊名的“双凤亭”最为有名,也是黄陂的重要地标。

双凤公园离二程书院不远,穿过一段山路,双凤亭在望。所谓“双凤”,取“二程之母夜梦双凤投怀”意,也即程颢程颐。双凤亭始建北宋末年,原在黄陂县城里,几经变迁,清朝时移建于双凤亭于鲁台山巅。现存古亭为道光年间重建,六角三重,攒尖宝顶,飞檐翘角,四面悬郭沫若题“双凤亭”匾额。亭里有块清代石碑,四面雕刻建亭时的官府文告。

秋风浩荡,古木苍然。记起清人的诗:“孤亭耸立留残碣,双凤长归断好音。为仰先生遗范在,肃然瞻目整衣襟。”事实上,黄陂人也很讲“理”,建起双凤大道、双凤大桥、双凤中学等新地标,以纪念双凤程颢程颐。

图文来源:小重山

未经授权,谢绝转载~


END